你可上網查詢一些相關的疫苗接種規定,有很多資訊可以看喔!。
疾病導覽
這兒有個完整的疫苗列表和各能預防的疾病說明,現代醫學不斷發展,更新、更好的疫苗不斷推出,寶寶不用打很多針,就可以有效對抗疾病~
白喉 是一種嚴重的呼吸道疾病, 在鼻、喉、呼吸道會產生厚厚的黏液或膜狀物, 嚴重時會導致呼吸困難、心衰竭、癱瘓甚至死亡。得病者有20%的死亡率,幼兒得此病的風險最大。
B型嗜血桿菌流感/B型(Hib 疫苗). 這是一種細菌性傳染病,容易引發肺炎、腦膜炎、咽喉腫脹及其他嚴重感染,也常常引起耳炎或耳部感染。在還沒有疫苗發明之前,這種病是5歲以下的兒童較容易得。
A型肝炎(Hep-A 注射). A型肝炎源於肝臟的病毒性感染,能引起發燒、疲倦、黃疸及食慾不振,兒童很少出現症狀,大人卻會整個月甚至整年都無法擺脫折磨。 A型肝炎通常是因糞便污染而在人與人之間傳染,通常在特定的落後地區大規模爆發。除了此疫苗外,還可以加上免疫球蛋白,以加強保護防疫的作用,避免家族或社區間相互傳染。Hep –A疫苗不是例行接種的疫苗,但在某些社區最好能夠推廣使用,特別是針對那些到海外旅行的兒童、病患家屬及照顧患者的護理人員。
B型肝炎 是肝臟病毒性疾病,最嚴重會導致肝功能衰竭或慢性肝病。要預防該疾病,總共需要施打三劑疫苗。大人也可注射。而由於曾得過B型肝炎的人在、未來得肝癌的機率會更大,所以早期的預防措施不得不讓大家重視喔!
麻疹 麻疹(又叫風疹或痧子)是一種病毒性疾病,得到此病會有皮疹、咳嗽、發燒、腹瀉、耳炎、肺炎、腦損傷的情形,嚴重可能死亡。一般來說,營養不良或患有慢性病的兒童比較容易感染這種病,此病在全球來說也是一種蠻常見的疾病。
腦膜炎 是一種嚴重的腦感染疾病。由多種細菌造成,包括:A型、B型、C型腦膜炎奈瑟菌。C型腦膜炎疫苗不能預防A型或B型腦膜炎。
腮腺炎 會引起發燒、頭痛、耳朵前面的腮腺腫脹,有些病人會併發腦膜炎,感染腦和脊髓或大腦炎(即腦組織發生水腫),它還會引起聽力損失。 而男孩及男性患者,則會導致睾丸腫脹,嚴重時將喪失生育能力。 成年人得腮腺炎後,症狀會十分嚴重,還會有很劇烈的疼痛,所以,最好還是在兒童期就打預防針。
百日咳 百日咳會引起好幾個禮拜的咳嗽和氣哽,在咳嗽後,孩子會為了要呼吸而不斷發出氣喘聲,還會因為咳得太厲害而嘔吐。百日咳可能會引起肺炎、癲癇發作、腦損傷甚至死亡。孩子如果沒有接受疫苗得病的風險很高,一旦感染,應該要馬上住院治療。如果是大人得到此病,症狀可能會非常嚴重,但這是可以治得好的,但大人會傳染給嬰兒和兒童。
肺炎球菌 這會引起肺炎和腦膜炎,也是耳部感染最常見的細菌。肺炎球菌有幾種類型,現在已經有幾種疫苗可預防,但是還不足以預防所有疾病。幼兒的得病風險最大。 這種疫苗不是例行性疫苗,建議你,當孩子大於7個月、小於2歲時,還是帶他去接受這個疫苗接種才好。某些特定的兒童,即使已經大於2歲,醫生也會要求他要接種這個疫苗。
小兒麻痺 IPV~即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OPV~是口服小兒麻痺疫苗,此疫苗是用來預防骨髓灰質炎病毒,這種病會導致發燒、喉嚨痛、噁心、頭痛、腹瀉、胃痛以及脖頸、背部和腿部的僵硬、虛弱等,而且除癱瘓之外,還可造成呼吸困難甚至死亡。因為疫苗的發展和接種,讓這種病對於現代人來說威脅性沒有那麼大;然而,如果你即將出國,要去小兒麻痺流行或常見的國家,你跟你的小寶貝最好都要確定已有接種或服用過這個疫苗喔!
病毒性風疹 這種病一般都叫「德國麻疹」,是較相對輕微的病毒性疾病,它的症狀是臉和脖子會出現皮疹、微熱、腺體腫脹,嚴重的人會關節炎,女性患者中尤其容易如此。 如果孕婦感染這種病,寶寶可能會一出生就有缺陷或死亡。每個寶寶出生後都必須在固定的時間裡接種德國麻疹疫苗,能有效預防。
破傷風 會導致嚴重疼痛的肌肉抽筋,很容易致命,因為它會引起顎部肌肉關閉,患者會不能吃東西,呼吸困難會導致死亡也有人說這種病是「牙關緊閉症」。這種病的起因是因為生存在環境當中的灰塵,不小心跑進刺傷或深部傷口後,在裡面快速繁殖而引起的。
水痘 水痘是種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得病之後會有皮膚泡疹、呼吸困難,通常對健康兒童的危害性並不是特別的大,但對小貝比、沒感染該病或沒有接種疫苗的大人及免疫功能有缺陷的人來說傷害性卻很大。水痘可持續7到21天,而且潛伏期長,讓人很難預防,患者會在潛伏期時就把病毒傳染給周圍的人。水痘的併發症包括:肺炎、嚴重的皮膚感染、腦損傷及其他各種問題,大人比小孩更容易有併發症。得水痘最好是在年幼的時候,復原較快,或者小寶貝應該在小的時候就接受疫苗。目前水痘疫苗在各縣市並非完全屬於例行接種疫苗,有的縣市有給付,有的則沒有。如果孕婦沒有水痘的免疫力,那麼新生寶寶就很容易感染此病。不過請放心,絕大部分人只要接受了疫苗注射,就能避免感染的危險;要是打過預防針還得水痘,那麼症狀也會比較輕微喔!
接種疫苗的缺點是什麼?
疫苗是人類在上世紀最大的成功,它讓人類的童年生活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儘管某些疫苗會有副作用,但出現的機率非常低,跟疾病本身造成的影響相比,簡直是微乎其微。今天的父母,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絕大多數都沒有看到過那些疾病帶來的恐怖危害性,他們也不太清楚為什麼寶寶要接種疫苗,要是當寶寶打預防針後產生副作用(發燒或腿痛時),他們還會更加懷疑。 接種疫苗要注意的事情~ 有些關於接種疫苗的事情
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小麻煩」,因為,某些疫苗會造成輕微反應:
發燒 大多數接種疫苗容易導致發燒,發燒正是身體配合著疫苗建立免疫能力的反應。通常,隨著接種疫苗的每一後續劑量,發燒狀況還會有所加重。所以,每次打完預防針,你在家中都要準備好退燒藥,以備不時之需。如果發燒的溫度越來越高,而且持續一兩天還是都不退燒,那麼你就要帶小寶貝去看醫生喔!
局部紅腫 打針的地方可能會疼痛或出現小腫塊,這是孩子身體配合疫苗的另一個反應。服用Paracetamol或Ibuprofen並用紗布包住注射區域的皮膚,這樣可減輕孩子的不適。 如果紅腫區面積最後變成像五塊錢硬幣那麼大、化膿或兩到三天後還會發紅,你就要帶小寶貝去看醫生喔!有時候當注射部位的皮下脂肪受到傷害,小硬塊可能會持續一個月時間,但不會紅或痛,最後會自動消失。
疹子< 有時注射疫苗後,孩子會出現疹子,症狀可能會持續兩週,請你不用太過擔心。
注射疫苗可能發生的大麻煩~
過敏反應 對疫苗過敏是不太常見的,不過一旦發生就很嚴重,有時兒童對疫苗中的某些成分過敏,如:有些疫苗是利用生長在蛋上的病毒製成,對蛋過敏的兒童接種該疫苗後可能引發過敏。過敏反應的症狀會有:小膿皰、紅色皮疹(麻疹)、呼吸短促、喘息不停、呼吸困難、蒼白、昏眩或心跳加快。通常在注射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內,過敏的現象就會陸續開始,因此,每次打完預防針後,醫療人員通常會讓你在醫院多待一會兒,如果等你離開醫院後才發現過敏,就要立刻回到醫院再檢查。如果你的家族有過敏傾向或家裡任何人曾經對預防針產生過敏,一定要在孩子注射前就讓醫生知道喔!
*資料來源:幫寶適網站